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党群部长培训班学习体会
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 范彩鹏
当还未与全班同学熟悉的时候,还未深情拥抱梦寐中的清华大学的时候,还未消化五位教授精彩讲课内容的时候,五天的培训就匆匆结束了,回味、不舍、留恋、激励,还有班组成员的笑容,和清华大学的荷塘月色一同留在、印在脑海中,不会忘记。
不会忘记的还有开班典礼上集团公司企业文化部刘飞华副主任所提的三点希望:“牢记三种身份,珍惜三种资源,实现三种收获”,学员、葛洲坝人、党群干部三种身份在五天的培训中要牢记,在日常的工作岗位上仍然要牢记;北京、清华大学、党群干部队伍三种资源在五天的时间里想充分珍惜,却又像北戴河的金沙一样稍纵即逝、难以抓住;谈到感受和收获,还真有不少:
一、感受到清华大学百年历史沉淀下来的浓厚文化氛围。入校学习第一天,全班学员就在青砖白柱的二校门“清华园”前合影留念,始建于1909年的二校门古典优雅,是勤奋求实、荣辱不惊的品格象征。有着两百多年历史的工字厅是古文化遗产的瑰宝,它见证了1911年4月29日清华学堂正式开学,见证了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在此下榻,见证了清华的百年历史。“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清华学子,让清华之光闪耀于全中华。清华是我年青时一个遥不可及的梦,而今梦境呈现于眼前,我张开双臂深情地拥抱他,深深地呼吸蕴涵其中的每丝氧气,以滋养我那干渴的心田。课余饭后,当骑车徜徉在清华校园的大道小径之时,林立的树木、青青的草坪、古朴的建筑、晨练的人们、读书的学子、清脆的鸟鸣、玉立的荷花、荷塘的夜色……,等等,水木清华,使我深深地迷恋、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二、感受到党群培训班这个集体团结向上的氛围。来自集团公司不同单位的34名学员,之前或认识或不认识,于8月8日从祖国的天南海北,从集团公司总部、各分子公司驻地来到首都北京,还未来得及卸下行囊、洗刷一路的风尘,大家就开始互通信息,交流经验,结伴而行。从第一天的融冰拓展训练开始,友善的笑容、积极的学风就贯穿始终,课堂上与老师互动,课堂下与同学互动,还有课前向老师、向同学问候的“好、很好、非常好!”响亮的声音,提升了士气、活跃了氛围、融洽了关系。你给我削一个水果,我给你倒杯茶,我们一起骑车去看荷……,这是一种多么难得的、一起飞越千里的、在百年清华学习的经历!难怪有许多同学发出了“我也是清华学子了!”“清华给我阳光、我为清华争光!”的感慨。各位党群部长不失时机地展示着自己的多才多艺,或歌或舞或言,从一点一滴中我能感受到他们阳光的心态和言传身教的力量,让我获益匪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更要学习他们的精神,他们的经验。
三、感受到清华北大教授理论知识的渊博和视野的开阔。五天的学习中,五位资深的教授为大家讲授了建党90周年发展史、企业文化建设、员工心理辅导、危机处理和媒体应对、新形势下如果开展党建工作等课程。他们的讲课各具特色,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知识。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的李松林教授为学员解读了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借党的发展史为背景,案例为辅,解析总结党的作风、党的信仰和党的精神,展开建党90周年风雨历程的画卷,启迪了学员的思维,激发了工作的热情。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企业文化的实践内涵,丰富的讲课经验,大量结合实际的案例,将以文“化”人的企业文化精髓讲得浅显易懂。北京师范大学马健教授讲的阳光心态——员工心理辅导课,虽然由始至终我未作一个字的课堂笔记,但他那磁性的嗓音、流畅的语言、精彩的案例、丰富的内容却紧紧抓住了我150分钟,整个课程浑然一体,内容深入人心,解剖了心理,启迪了方法,对日后做员工的政治思想工作大有帮助。
五天的学习太短,以后要学的知识很多;五天的相聚太短,期待以后相聚的机会更多。同学,朋友,清华校园,再见!你们给我的永远难以忘怀,从你们那里所学所知的一切,我将融会贯通,运用于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让自己始终保持一种阳光的心态,做一个自强不息、行胜于言的党群干部,将党群工作做得更好。 |